有效投资,稳增长的定海神针;项目,经济发展的坚实底盘。
一季度,全省投资面临较大压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新开工项目减少。
这是一场硬仗,投资不稳,经济难稳。
全省上下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力度,全力出击。
结构质量在优化
一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12.2%,低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
忧心中,需要一份客观。
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维持旧有的增长速度,而是调整既有的产业体系,为下一个发展高潮奠定崭新的产业基础。一季度投资数据正折射出这一变化——增速虽下滑,但投资结构和质量正不断优化。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较去年底提高6.6个百分点;
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5%,扭转持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局面。
制造业和房地产双双回暖,过去一年来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带动投资增长的局面得到改善;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8%,较去年底提高5.3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反映由市场主导的内生性投资增长能力趋强,这是决定未来投资稳中趋升的重要因素。”省统计局研判。
放眼荆楚,一大批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天河展翅,冲刺中国航天第四极;
鄂北调水,汩汩清泉滋润万家;
天马奔腾,柔性面板引领智能终端新革命……
省委省政府清单督办、省领导领衔推进、部门牵头、地方落实,大员上阵、齐抓共推,项目建设之火越烧越旺。
本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重大项目怎么建有了“硬约束”。
人勤春早,一个个大项目在荆楚大地种下未来。
截至3月31日,全省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32个,总投资5530.3亿元。
有效投资更精准
一头是增速换挡、投资乏力,另一头是基础薄弱、供给不足。
今年以来,我省扩大有效投资有了更明确的指向:补短板。
省委、省政府出台扩大有效投资三年行动指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围绕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文明、重大社会事业建设4大领域11大工程包,重点发力。
贫困户从山窝窝里搬出来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城市排涝能力提高了,3年内,重点易涝地区一级外排能力提升1倍、五大湖泊350公里主要湖堤全面除险达标;
农田的标准越来越高,今年起,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补建550万亩以上;
农村宽带升至20兆,互联网经济在农民的指尖玩出新花样;
一个个项目,瞄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让湖北经济大厦的根基更稳固。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谋未来。
抢占智能制造高地。格力智能装备,填补国内高档装备产业空白,成为“中国制造2025”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标杆,成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效率工厂。京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内,1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行智能化工厂改造,50多家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
抢抓现代服务业机遇。湖北打造中国版“孟菲斯”,由货运航空带来的科研、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以及商务等产业增值链,前景无限;自贸区内,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即将发力。
抢先布局新兴产业。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剑指千亿元规模,用户可获厘米级服务;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开工,“中国存储器航母”正式起航。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全省上下正扎实推进项目落地。
民间投资在回暖
为激活民间投资,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实招频出。
我省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进政府投资方式,构建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
4月25日,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上线,全面启用电子签章,率先实现电子备案。企业可自行打印备案证,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项目备案。
九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一轮降成本“红包雨”,继续为企业减负。
大刀阔斧的“放管服”改革,激活民间投资,企业家的信心在提振。
一季度,全省新落地PPP项目10个,投资额351.26亿元。其中,3月份新中标的PPP项目投资总额列全国第5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未来将用11年时间,以PPP模式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设生态新城。
中建三局签约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一大批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开花。
各地纷纷推介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和文化等项目,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门领域。
截至目前,我省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入库项目总投资8224亿元,居全国第5位,项目数量居全国第7位。
凝神聚力,我们奋进在项目建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