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标准化栽培为突破口,逐步向富硒种植业、富硒养殖、富硒水产和富硒食品加工等产业推进的湖北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正式落户湖北沙洋农场。
目前,该基地种植的1000亩富硒水稻长势良好,业已齐穗,丰收在望。据悉,该基地由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沙洋农场联手打造。据了解,沙洋农场业已具备10万吨稻谷、4万吨大小麦、5000吨玉米、5000吨黄豆、2000吨花生的生产能力,10万头生猪、1万吨鲜鱼、2000吨小龙虾的养殖能力。其中,湖北沙农绿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万亩水稻种植基地,连续6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今年9月中旬,湖北绿杉米业有限公司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区首款按照标准化加工、生产的富硒米将投放武汉、广州、深圳等市场。
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铭向《中国产经新闻》介绍:“随着湖北富硒产业化示范基地成功建成并推广,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企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富硒产业也将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的标杆。”
据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院长戴光忠介绍:在推进富硒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取得了六大成果,既形成了一个机制、实施了一项工程、搭建了一个平台、颁布了一个规划、成立了一个中心、制定了一个标准。
2014年,根据湖北省委富硒土壤开发利用专题协调会议精神,组建了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也是全省富硒产业的公共研究平台,由朱英国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着力研究富硒水稻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最佳生产配组,通过核心品种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稻米生产和加工企业合作实现成果转化,形成富硒水稻生产标准和富硒稻米标准,从而形成富硒稻米产业链。
湖北硒资源丰富,已有成果显示,恩施地区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富硒土地。湖北省农业地质调查发现,江汉平原富硒土壤面积达10068平方千米,其中可开发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湖北富硒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底,全省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20.7亿元,同比增长近50%。全省已建设了一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开发了一批富硒产品(2015年为588种,同比增加8.1%)、增加了一批富硒产业企业(2015年为614家,同比增加43%),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预计到2020年,该省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跻身千亿产业的行列。尽管如此,但湖北富硒产品缺乏严格的国家标准和省级标准。
如何把基地打造成为湖北乃至全国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院长杨建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创新标准化协同发展机制,打造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标准创制和标准化交流平台。建立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优势龙头企业及消费者组织共同参与的标准化协作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