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打破地区分割和隐形壁垒,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到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意见》提出,结合实施三大战略,充分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比较优势,落实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对重点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引导,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完善产业协作体系,尊重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引导制度和区域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
《意见》要求,创新各类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在省(区、市)毗邻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及时推广成功模式和做法。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产业转移升级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支持设立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园区),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级。要严把产业承接准入门槛,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此外,《意见》还要求,探索建立毗邻省份发展规划衔接机制,支持和鼓励在省际交界地区开展区域一体化发展试点试验。注重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分割和利益藩篱,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促进人员、技术、资本、货物、服务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据央视
发展﹃飞地经济﹄
他们有这些探索
发展﹃飞地经济﹄
他们有这些探索
什么是“飞地经济”?
输入经济的
地区称
飞入地
输出经济的
地区称
飞出地
“飞地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体制,飞出地在行政上不相隶属的飞入地建立经济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两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飞地经济”按照不同标准
可分为多种模式
根据投入方式分
·飞出地投资
·飞入地投资
·两地共投
根据管理方式分
·飞入地管理型
·飞出地管理型
·两地共管型
根据形成原因分
·集约用地型
·优势互补型
·产业梯度转移型
【飞出地】
大连长海县
【飞入地】
大连普兰店
2005年,土地资源紧缺的大连市海岛县长海县出资,在隔海相邻的普兰店购买一块4平方公里的“飞地”,围绕自己的海产品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
(2016年1月31日,普兰店撤市设区)
【飞出地】
苏浙沪
【飞入地】
安徽
2010年初,安徽在皖江示范区内建立推进与长三角合作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安徽与苏浙沪主要采取共建园中园或共管园,利益分享实行一园一策。由安徽方将“净地”交给苏浙沪政府,由其组织开发建设与管理,独立经营、封闭运作。安徽方面则连续6年将飞地园区新增增值税和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园区,并安排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区发展。
【飞出地】
山东淄博
【飞入地】
宁夏石嘴山
2010年5月,淄博与宁夏石嘴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淄博市在石嘴山建设淄博工业园,淄博在石嘴山有偿取得50年的土地使用权,形成以建筑陶瓷、玻璃、冶金、化工为主体的“淄博飞地工业园”。协议规定,淄博市对园区独立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行50年税收分成,分成比例为前10年淄博60%、石嘴山40%,后40年各为50%。
【飞出地】
天津市南开区
【飞入地】
河北廊坊大城县
今年8月,河北廊坊大城县与天津市南开区签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强化科技创新领域对接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南开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大城县有近9万亩未利用土地和充足劳动力资源。两地地缘相近,优势互补。
【飞出地】
湖北武汉
【飞入地】
湖北洪湖
2014年4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洪湖市新滩新区签约仪式举行。按协议,新滩新区即新滩开发区将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50年。托管后,新滩新区将保留整体建制,行政区划不变,功能不变,两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联姻”后,两区将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去年,新滩新区投资额达18亿元,比共建前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