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湖北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培育一大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力争到2020年使湖北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数量达到10件以上。
据了解,2013-2014年湖北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每千万元专利产出位列全国20名以后,与湖北获得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量及经费额度极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中,缺乏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全流程管理,因此,意见提出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融入对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将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指标,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产权化。
意见提出了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12项任务。湖北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工程;鼓励高校院所向企业转移知识产权,或通过许可专利的方式支持单位员工和大学生创业;支持民用科级成果转军用,推动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同时,也支持在光通信、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集聚一批关键知识产权,推行与产业链相匹配的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
湖北省是科教资源大省,但是从201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湖北省高校发明专利授权前三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发明专利授权之和仅为1593件,不及浙江大学一所高校1865件的专利授权量。
“高校是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生力军,拥有巨大的知识产权创造潜力。但目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及运用。”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彦林说,因此,《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深入实施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在鄂高校将知识产权内容列入教学培养计划,鼓励有条件高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或学院。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集成攻关,引导高校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等。
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要求。湖北将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在省级层面成立专利行政执法总队。届时,涉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知识产权也能纳入管理。产权行政执法将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档案建设制度,进一步增强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