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一冶4.2亿元中标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在国内实施“去产能”的背景下,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开拓新市场。
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关丹港市,园区将被打造成为马来西亚最富活力的东部门户,高质量的生活、工作和休闲胜地。中国一冶将在此建设一座年产焦炭110万吨的焦化厂,项目达产后,不仅可填补东盟地区H型钢生产空白,还可利用中国冶炼技术及经验优势、以及马来西亚资源及区位优势辐射东盟市场。
中国一冶海外公司负责人毛洪涛透露,目前东南亚国家、印度、非洲十国等对钢材需求的增长正刺激中国钢材出口。2004年,一冶就涉足印度,与印度几大钢铁冶金巨头都有合作,包括250万吨综合钢厂、高炉、炼钢项目等,大大小小已有8个项目在印度布局,合同额累计4亿美元。“之前,印度更倾向于欧美的设计、技术和标准,随着近几年中国的钢铁冶金技术、质量的进步和高性价比,逐渐受到外方认可,目前的8个项目全部采用中国的设计、技术和装备,工程还带动了钢铁贸易出口。”
“转移出去的并非落后产能,产能转移是因为对方有需求,我们的质量、技术过硬,随着项目走出去。”毛洪涛统计,一冶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冶金项目合同总额达到30亿元。
钢铁比中国经济更早走入新常态。在国内消费和产量下降,产能全面过剩的背景下,向外拓展市场成为必然。武钢也已布局海外,和中国铁建、一冶等基建公司加强合作,共同“走出去”,“一带一路”带来重要机遇。
目前,“一带一路”上的马尔代夫、泰国、西非等地均有武钢产品销售。而新建成投产的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将作为武钢布局“一带一路”的出海口,第一卷高端冷轧产品已于3月15日顺利下线,未来产品将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统计,目前110余家央企已有107家在海外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其中80多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领域包括电力、建材、通讯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力和钢铁被认为是战略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