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今年一季度,参加考核的7个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3.7亿元,同比增长12%。去年,县域经济总量达2237.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6.2%;参加考核的7个县市区全部进入我省所在类别的前8名。
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成为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强大引擎。
竞进有为,明比暗赛补短板
大成机械年产1万吨汽车零部件铸造项目开工、追日电气8亿元光伏发电项目签约、湖北金洋冶金迁址……一季度,谷城县19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3%。
“不抓紧不行哦。”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元说,企业改迁的每一步,都有领导跟踪服务。
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伍义兵、县长龙小红多次到企业,看望坚守生产岗位的职工,现场办公。
枣阳也是如此。市委书记陈东灵担任项目服务秘书,休息日经常到工地检查进度。
谷城、枣阳,在全市“重大项目开工月”的项目开工率,均达100%。
能力强不强,县域经济是赛场。近年来,襄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7个文件,对县域经济发展成效进行排名奖惩,倡导“以发展论英雄”的选人用人观。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说,旗帜鲜明地树立导向,根本目的是为了营造干事创业、补强县域经济“短板”的氛围。
2009年以前,襄阳市没有一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痛定思痛,该市8年来坚持不懈地抓县域经济发展,突出对发展第一责任人的考评,突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考评;组织千名县乡干部学习考察发达地区,组织千名企业家考察先进企业……
8年来,襄阳累计拿出2亿多元,对年度在全省考核中进位或被评为先进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消极怠政的部分县市区党政主官给予通报批评甚至组织调整。
迄今,各县市区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先后表彰优秀企业家、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创新创业团队近2000人;追责问责损害发展环境者110多名。
明比暗赛、八仙过海,蔚然成风。枣阳奋力冲刺全国百强,襄州强力推进汉江流域生产型服务中心建设,谷城努力建设湖北工业强县,宜城以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南漳全力建设山区经济强县,保康积极创建生态旅游试验区,老河口争当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色明珠。
工业强市,狠抓项目壮底盘
4月27日,襄州区伙牌镇的鲁花花生油公司,一瓶瓶食用油正在流水线上装卸、包装。它们将发往全国各地。
“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去年产值20多亿元。”公司总经理盖绍君介绍,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四期项目20万吨酱油生产线,最终发展成为产值过百亿元的食品加工园区。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咬定工业不放松。”襄州区委书记王宇华说,主要抓手就是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底盘。
去年,襄州区新引进项目211个,完成实际投资额200亿元,逆势增长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6亿元,增长14.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1亿元,增长30.7%。
襄阳各县市区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补齐工业短板。
筑巢引凤。近5年来,襄阳全市投资430多亿元,建设特色产业园区14个,建成区面积达145平方公里。全境皆山的保康,在襄阳城郊余家湖设立5平方公里的飞地工业园区,吸纳落地企业30多家。
引进项目。去年,该市招商引资额达5053.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西门子、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就有4家。“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307个,其中70%以上是产业项目,产业项目中70%以上是工业项目。
特色发展。谷城依托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立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循环产业链,3年产值可突破1200亿元;宜城聚集大小水晶生产厂家1700多户、产业工人1.8万人,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水晶产品生产基地;南漳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中国有机谷”方兴未艾;老河口粮油加工、襄州纺织服装等11个产业集群突破100亿元大关。
工业勃兴,产业群起。襄阳县域经济总量接连攀上1000亿元、2000亿元台阶,去年达2237.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6.2%。至上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820家,比去年底净增56家。
优化环境,服务创新增活力
“10天时间,我们就决定落户宜城。”今年初,看到总投资30亿元的粤宜高科项目如期竣工投产,粤创集团总裁吴小平感慨地说,“投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投资宜城之前,吴小平曾考察过不少地方,在看到“项目落户由28天减为1天、建设阶段审批由30天减为5天、审批事项由56项减为12项”等承诺措施后,他下定了决心。
襄阳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业项目审批零障碍、注册零收费、服务零距离成为常态,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均比省定县级通用审批事项少40项以上。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襄阳设立汉江产业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00多亿元,支持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及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去年增长180多亿元。
各县市区纷纷出台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创业。谷城投资10亿元,建设创业示范基地;南漳对入驻创业园的企业,补贴3年房租、水电和宽带费用;枣阳对高校毕业生领取工商执照创业的,给予2000元补贴……
环境优化激发创业热情。去年,襄阳市“五类”市场主体达427842户,同比增长21.47%;新增市场主体中,六成以上来自“县域”。今年一季度,全市市场主体又新增逾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