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催生万亿市场
主持人:“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湖北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有何规划?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2016年开始,我省将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湖北要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0公里、海绵城市500平方公里。
湖北中南管道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少鹏:地下设施是城市的“里子”,“十三五”期间,仅湖北地下管廊市场就达千亿规模,加上海绵城市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更大。在全国范围,地下设施建设每年能带动近万亿元投资。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不仅是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建设完善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生态性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来巨大机遇。
BIM,科技型企业大有可为
主持人: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会成为湖北建筑业崛起的机遇?新形势下,传统建筑业应如何转型?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基础设施建设,为我省建筑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十三五”期间,湖北建筑业将力保全国前列、中部龙头地位,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今年开始,我省要求特级企业承担的、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资重点公共建筑项目以及申报鲁班奖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要优先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这将给传统建筑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武汉响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行舟:BIM给我们这样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开发的“安信鸽”数字工地系统,可与采用BIM技术的工程对接。安全员发现隐患后,可以用手机在线取证、传送,进行实时记录、跟踪和控制。
去年至今,已有50多家建筑施工企业购买了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预计3年后产值突破亿元。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预计到2020年,全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的项目预制率达到30%。到2025年,全省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预制率达到40%以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80%以上。借此机遇,又一批建筑业“湖北品牌”将会崛起。
PPP,新模式打开新市场
主持人:规划纲要中提到,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湖北将如何推广?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我省将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两个全覆盖”,预计五年内,全省市政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超万亿元。
湖北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十三五”期末,基本完成现有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预计总投资超7000亿元。
湖北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武汉绿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献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公用事业,为企业开辟了新空间。
2015年,京山县将该县南、北两座垃圾处理厂,以及四个镇的污水处理厂整体打包对外招商,我们公司中标。
项目建设由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政府负责土地、三通一平及管网建设,企业负责建设厂区和配套设施。处理厂的运行,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垃圾处理厂每年由政府支付运营费用,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费用,则根据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成本核算,主要来源于向居民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
我们的特许经营期长达28年,收益稳定,实现了企业、居民、政府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