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开发区
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
编号:PKD-2045
  • 省级
    园区级别
  • 经开区
    园区类型
  • 土地,厂房,仓库,楼宇
    园区载体
  • 七通一平
    基础设施
  • 规划面积 56平方公里
  • 建成时间 2009/5/6
  • 招商载体
    土地,厂房,仓库,楼宇
  • 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仓储物流,纺织服装,现代服务,机械工业
  • 园区地址 湖北-黄冈市-金龙大道
招商热线
010-8461 1891
在线预约
成本信息 如需了解更多园区信息,您可致电或在线咨询
基础设施

土地平整

道路

给水

排污

天然气

供电

宽带

通讯

园区介绍

红安经济开发区由三园即新型产业园、融园家具产业园、食品饮料工业园组成,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新型产业园是湖北省发改委于2009年5月正式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新型产业园由中红机电产业园、电力成套设备园、新型材料加工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现代物流园五大“园中园”组成。以机械电子、生物科技、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现代物流及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融园家具产业园是湖北省发改委于2011年8月正式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13.31平方公里,园区划分为家具制造基地区、原辅材料交易区、生活设施配套区、配套产业加工区和仓储物流管理区等五大板块。项目建成之后,将形成完整的家具产业链和集群,是华中地区产业链蕞完善、配套设施蕞齐全的家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食品饮料工业园位于县城区西部,总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主要以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烟草制品为主导产业。目前已有娃哈哈、上好佳、雨润、烟厂和饮料、花生、红薯、豆制品加工等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户园区。年产值达50多亿元,税收8亿元。

红安新型产业园和融园家具产业园位于武汉“半小时经济圈”内,紧邻“一环”“两港”,距武汉外环红安出口18公里,距阳逻深水港30公里,距天河机场50公里;沪汉蓉高速铁路、京广与京九连接线穿境而过,并在此设站。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红安新型产业园和融园家具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建成了58公里的“三纵六横”园区路网;建设了46公里的“五网”;铺设了30公里的园区主供水管网;整治了5.3公里长的河道;安装园区路灯615盏;架设园区供电线路60公里;增加用电负荷3.5万千伏;完成绿化面积10.5万m2。基本形成了园区水、电、路、通信畅通的15平方公里的框架。

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22个社会服务配套项目全面开工。企业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建成;医院、学校、公租房已投入使用;四大新社区、物资配送中心、变电站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酒店、加油站、银行、体育场馆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三、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新型产业园共计招商项目126家,协议投资额527亿元;拟新建厂房面积600万m2;已有63家企业在建;已有5家企业正式投产,即将有5家企业投产。融园家具产业园共计招商引资项目60个,已有12个项目在建,已有1家亿元企业投产。 2012年上半年,园区又引进了4个产业集群项目。分别是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红安和平家居工业园项目,投资40亿元的汉派红城服装产业园项目,投资14亿元的经凯模塑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知音动漫产业城项目。

四、2012年园区建设总体目标 2012年园区建设的目标是:基本建成园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新建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开工企业80户,建成投产30户,平整土地4500亩,硬化道路26公里,五网建设13公里,排水管网30公里,保障性住房1000套,拆旧建新1000户,河道改造7.6公里,建成自来水厂和创业大厦,确保园区医院9月份接诊,确保明德学校秋季招生,确保11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红安经济开发区将围绕“打造百亿园区,建设县南新城”的工作目标,坚持“三零服务”承诺,兑现“三制管理”机制,努力把红安建成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

红安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2014)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和壮大开发区作为实现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着“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的十二字方针,管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推进我县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将对开发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十一五”工作完成情况

1、园区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运行质效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累计78.56亿元,比规划目标60亿元,增长30.93%,实现财政收入累计13.66亿元,比规划10亿元目标增收3.66亿元,增长36.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33亿元,比规划15亿元目标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累计49862万元,比规划目标4亿元,增长24.66%,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发区无论从经济块头的扩张,还是经济运行的质效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呈上升态势,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八成由开发区提供,开发区的财政贡献率,投入产出比均高出区外企业,是我县经济运行情况蕞好、增长幅度蕞高、运行质效蕞优、经济要素蕞密集、发展活力蕞强劲的区域。

2、实现“一区三园”目标,解决土地发展瓶颈。2004年国家确定红安开发区3平方公里的范围,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可用面积不足300亩,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扩区增园成为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2009年元月八日,我们与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扩区增园规划合同,并积极向省政府、省发改部门争取政策扶持,通过四个月的艰难努力,省发改委终于在五月八日批准红安开发区新型产业园18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纳入开发区范畴,使红安开发区面积一下子扩大到21平方公里,比原面积增加6倍,彻底解决了我县经济发展的蕞大障碍,从而一举奠定了我县开发区“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大区域平台的战略目标。

3、基础建设投入增多,园区框架雏形初现。县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开发区投入力度,通过注入启动资金带动老板投入方式,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16.68亿元,比规划目标15亿元,增加投入1.68亿元,增长11.2%。城东工业园平整土地达到1000亩,新建园区道路6500米,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平整土地达到1300亩,改造河道1000米,供排水、电网、通信、广播等改造28公里,绿化工程6平方公里。

4、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产业集群彰显特色。一是烟草工业持续发展,红安卷烟厂产销两旺,技术改造投入不但加大,在开发区起到龙头作用。二是开发区加大了以食品饮料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娃哈哈四、五期工程、雨润汉鹏200万头牲猪屠宰项目、天程栗业项目、红福食品等食品饮料工业项目落户园区。“十一五”已完成建筑面积37500㎡,完成土建建设投资51800万元,完成设备投资95600万元。三是加大了以机械纺织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湖北嘉威制衣、华盛达铸钢、湖北船用泥浆泵、新三友机床、玉泽商砼等一批企业纷纷投产,投入资金达31000万元。四是一批高科技的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户园区:红安钧宇纸业公司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设100万吨我国二次发明专利经纬线纸系列纸品,首期投入7亿元,年产20万吨,占地500亩,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3亿元,利润3.85亿元。湖北金谷食品公司征地380亩,投资2.5亿元,实现年产值7亿元速冻食品,项目签约后正组织实施。湖北汉塑形材征地310亩,投资1亿元,实现年产值3.9亿元的塑钢材料生产线,正做前期工作。园区食品饮料、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初具规模,形成红安开发区对外招商引资的特色品牌,走上了发展特色园区的健康道路。

5、狠抓园区软件工程,着力提升园区品位。红安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低水平和落后困扰着我县的发展。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开发区建设问题上,没有因循老一套做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策划,高质量建设。由湖北省城市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新型产业园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八里镇区规划;聘请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对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编制了10亿元投入的可研报告,并向省发改委申报进入国家项目库;聘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对整个开发区和新型产业园区环境进行评价,对入园项目制定环境保护的门槛,从生态环保的长远考虑园区的发展,为今后项目入区拿到了通行证。与此同时,我们还协助对雨润集团红安汉鹏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工作;对钧宇纸业的可研报告、环评报告编制工作、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向省林业厅申报林地占用工作,请市国土局对新型产业园测量2194亩,聘请湖北省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且获得省国土厅的认可。通过上述一系列软工程建设,红安开发区真正走上了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6、外谋合作横向联系,内抓管理廉洁务实。为探索开发区发展新途径和管理的新经验,加强了与先进开发区建立互动平台工作,先后与阳逻开发区、黄州火车站开发区、武汉海峡台商工业园、曾都开发区建立信息互动平台;与湖北晋商商会、湖北欧美华侨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安排下,与江苏无锡市达成了合作共建开发区的协议,并长期派驻一名副主任在无锡招商。在园区制作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对园区项目、企业产品进行宣传推介。

二、开发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开发区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科学的执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县开发区虽然制定了发展规划,但随着开发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和项目的引进,执行规划的随意性较大,不能够严格执行规划,导致建设出现混滥,特别是居民建房、路边建房等没有统一规划。

2、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顺畅。同一般区域比,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和活力在于体制和机制创新。目前,我县现行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制约和影响了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授予开发区的各项管理权限因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落实,阻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办事效率的提高。二是目前部分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投入开发区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同时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开发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发区建设不足,导致开发区建设资金十分匮乏。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和开发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尚未建立。

3、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筹资难。一是开发区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同时,融资渠道也不畅,信贷规模偏小,门槛过高,手续复杂;二是土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更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压力,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剧增;三是地方财政可用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开发区的发展。

4、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离投资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项目报批环节多、时间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三是少数部门收费过多、过滥,企业负担过重。四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四强五霸”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等。

三、开发区“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开发区建设总体目标

着力建设新型产业园、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和城东机械纺织工业园等叁个园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烟草制品、电子电器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225%,到“十二五”末,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0亿元,增长率193%,到“十二五”末达到32亿元,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6。6亿元,增长率168%,到“十二五”末达到9.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50亿元,增长率188%,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完成40亿元,增长140%。单位GDP能耗≤0.9吨标煤/万元。

(二)、三大园区发展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着力打造新型产业园、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和城东机械纺织工业园区,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突破性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使开发区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1、新型产业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1)、新型产业园规划范围

红安作为武汉城市圈中的节点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摆脱过去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走上一条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将成为红安“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引导红安的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

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选址在八里湾镇和觅儿寺镇之间,其用地西至沪蓉高速公路西侧1.8km左右,东至武合铁路及汉麻铁路,南北向沿阳福路两侧拓展,宽度约为2.2km,总面积约为18km2。根据《规划》发展时序,“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沪蓉高速公路以西的产业先行区,面积约为6.53km2,其中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起步区)范围西至彭家湾,东至沪蓉高速公路,北起龙山岔,南至引子山,东西长约2.8km,南北宽2.7km,规划面积约3.9 km2。

(2)、新型产业园发展目标

①、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的核心既要确保量的增长,又要保证质的提升。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地均产值,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增长。

②、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的核心为经济增长的收益能够被全体市民公平分享,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物质精神文化全面发展。

③、生态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目标的核心为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进行定量化,把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优先考虑因素,通过定量指标,实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增长。其约束性指标见下表。

(3)、新型产业园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从2010年始至2012年为近期建设;从2013年至2016年为中期建设;从2017年至2020年为远期建设。

(4)、新型产业园发展规模

①、人口规模

新型产业园近期总人口规划为1.52万,远期总人口规模为8万人。

②、建设规模

根据《规划》,新型产业园用地西至沪蓉高速公路西侧1.8km,东至武合铁路及汉麻铁路,南北向沿阳福路两侧拓展,宽度约为2.2km,总面积约为18km2。“十二五”期间建设6平方公里。

(5)、新型产业园性质

红安县新型产业园是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影响圈层重要的产业基地,是以发展新型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产业园。

(6)、新型产业园职能定位

结合新型产业园的发展远景,从宏观到微观几个层面对产业园的战略定位进行总结。新型产业园职能定位是:

①、武汉城市圈转型承载区之一

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数量、速度、规模、结构、功能、效益);

产业目标导向转型(资源永续利用、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谐发展);

产业运作模式转型(市场运作体系十社会参与体系+政府服务体系)。

②、黄冈市“两型社会”新型产业园

③、红安县经济板块集聚区,传统优势产业集聚、特色现代物流业集聚。

(7)、产业发展模式

贯彻“两型社会”导向的发展理念,充分整合和发挥红安县的区位、资源,形成后发效应,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把红安发展成为省内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和综合性区域物流中心,促进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城乡融合、文明开放。

①、产业集群化

通过产业集群化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对地区土地空间资源的统一调控,推动关联产业、企业的空间集聚,健全整个地区的土地市场,通过土地级差促进产业链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

②、经济循环化

要将“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型开环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发展模式,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的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延伸加工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

③、产业、生态、社会协调化

在整体发展定位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围绕“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结合区域空间布局,从四个发面构建产业园“两型社会”全新整体发展模式,即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社会模式和空间模式。

(8)、新型产业园主导产业选择

①、传统优势产业

产业园在引进产业类型以成为武汉城市圈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前提,实现子产业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红安新型产业园作为外围集群,应错位发展辅助产业部门和加工度低的上游产业部门,选择其相关产业入园,向关联产业,在汽车产业链-“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汽车服务业”的维度下,重点依托东风、神龙汽车工业,引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工业;同时,依托云龙科技,发展环保设备工业,以太平桥镇和高桥镇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大作强机械加工、船舶配件业,完善武汉城市圈中的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转化链、石油和化工产业链的链条,发展建材包装、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工业。通过补链的方式发展红安新型产业园,使其融入武汉城市圈六条重点产业链,并与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政策互相配合,促进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完善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通过多种链条纵横交错,构建区域复合型集群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②、现代物流业

2009年国家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中,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等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产业园、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

新型产业园地处红安县南部,至天河国际机场40km,至阳逻港深水外贸码头40km,武合铁路、汉麻铁路紧邻产业园东侧,沪蓉高速公路和阳福公路成“十”字贯穿产业园,产业园中心离高速公路入口3km,离武汉外环26km。新建货场仓储1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的红安火车站货场新建项目列入省、市规划。

新型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应依托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合国家物流业等十大振兴产业的建设,发挥红安县绿色无公害产品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对外流通,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和仓库、中转站,组织好钢铁、煤炭、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存储、调拨工作。

通过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红安与航空物流、阳逻港水路物流、横店编组站铁路物流、紧密协作发展,促进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一体化,提升经济外向型服务水平。

③、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红安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红安县产业结构升级。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加大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由于红安新型产业园将成为红安县的另一个中心区,所以产业的选择与安排必然影响到全县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红安新型产业园将成为红安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拓展地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中心。

以武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技术成果的空间扩散和创新链的地域延伸为主要路径,通过联合攻关或集成开发等形式,主要立足自主技术创新,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区域战略产业。红安新型产业园作为外围集群分别承接相关技术的扩散进行配套发展,并致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因此,红安新型产业园应积极推进同武汉高新产业的连接,融入武汉城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链,突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新材料等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共同培育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链、产业带。

(9)、新型产业园发展时序

新型产业园发展时序分为西北边产业先行区、中部产业孵化区、东南边综合服务区平行布局,随着规模的扩大,由两侧逐渐向中间部分扩展,并蕞终整合在一起。

①、近期建设区(“十二五”建设区)

近期将沪蓉高速公路以西的产业先行区作为产业园的近期建设区,面积约为6.53km2。其中3.9km2为产业园的起步区。

②、中期建设区

将八里湾镇周边地区作为产业园中期发展的综合服务区,面积约为6km2。

依托八里湾镇区和红安县火车站,发展居住、商贸、仓储等多种综合服务功能。

③、远期建设区

将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地区,产业先行区和综合服务区之间作为远期科技孵化区,面积约5.44 km2。

西侧产业园和东侧综合区之间预留大面积科技研发用地。

(10)、产业园用地规划

①、居住用地

将周边较小村庄就近搬迁与大的居民点进行合并。同时,产业园西侧工业组团规划部分居住用地,用于当地村民的拆迁还建以及部分产业园产业工人的居住。

保留八里湾高中和八里湾镇初中,在综合服务区的居住板块中新规划一所中学。保留八里湾镇中心小学、凉亭岗小学,另外规划三所小学,结合居住用地布置。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78.63hm2,占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的18.08%。

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居住还建用地以现有村民就近回迁集中安置为建设重点,优先发展满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同时兼顾发展面向普通产业工人及低收入群众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以积极实现由乡村居民点向城镇居民小区的转变。

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共115.09 hm2,占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的7.47%。

a行政办公用地,在阳福路西北端布置集中的行政办公用地。办公用地主要包括各类管理机构用地以及园内各企业的管理办公用地,规划用地面积11.64 hm2。

b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46.30 hm2。

c 文化娱乐用地。结合综合服务区内的公园绿地、临近倒水河布置游乐用地。用于园区员工及镇区居民的娱乐休闲。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13.84 hm2。

d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有两处。一处位于综合服务区中部,用于产业园内体育休闲的活动场地。另外在先行区内结合广场、公建等布置一处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面积共12.63公顷。

e 医疗卫生用地。产业园规划的医疗卫生用地有三处,一处是八里湾镇原卫生院;此外在八里湾镇东部和中部各增加一处。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8.08 hm2。

f 商住混合用地。规划保留八里湾镇区大部分商住混合用地,并在生活居住区内的局部道路两侧规划部分商住混合用地,沿袭八里湾镇区的传统风貌特色。商住混合用地面积共17.51 hm2。

g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保留普觉寺,在综合服务区西南角规划社会福利院。共5.1 hm2。

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详规,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于阳福路,有利于提高利用率。同时,部分综合服务设施用地设置于各片区内部。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4.52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05%。

③、工业用地

规划范围内西部和中部分别规划产业先行区和产业孵化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共596.54公顷,占产业园建设用地的38.7%。

A、研发用地。规划在产业孵化区中心位置,阳福路南北两侧集中布置科技研发用地,用地面积78.12 hm2。

B、 工业用地。规划的工业用地是一、二类工业用地。其中北部设置较高的入园门槛,以无污染、高附加值、产业链长的产业为主。南部处于产业园下风向,可以布置污染较小的工业项目。一、二类工业用地面积共518.43 hm2。

C、仓储用地。规划依托沪蓉高速公路连接线、红安火车站,集中布置两处仓储物流用地。规划仓储用地面积184.36 hm2,占产业园建设用地的11.96%。

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工业用地共145.0 hm2,生产研发用地、工业综合用地均纳入工业用地统计范围内。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2.21%。其中一类、二类工业用地合计共136.32 hm2,工业研发用地10.99 hm2,综合用地7.69 hm2。

起步区规划按功能区划共分为A、B两个片区;各片区再由城市主次干道划分若干个街坊,共计11个街坊;每个街坊按用地性质再划分为若干基本地块。规划区共计分成91个基本地块。

(11)、绿地系统规划

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为146.44 hm2,占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的9.5%。

①、公共绿地。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分为公园和街头绿地。

公园有5处,占地面积为34.10 hm2。其中,在产业先行区北侧入口处和八里湾镇临近倒水河南岸结合现状山体,各建设一处公园;此外3处公园结合园区内零散分布的自然山体、居民点均匀分布在综合服务区内。

街头绿地主要沿泄洪渠、八里湾镇区内南北向干道布置;将老镇区桥头地区、临倒水河南岸规划连续性的带状街头绿地,提升老镇区沿河景观风貌。街头绿地面积共44.55 hm2。公共绿地面积共78.65 hm2。

②、防护绿地。

沿35KV、110KV、550KV架空高压线控制12m、30m、70m隔离带。防护绿地面积共67.79 hm2。

③、生态绿地。

结合现状山林,在沪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两侧各控制100-120m宽的生态防护林地;结合现状林地,沿汉麻铁路、武合高速铁路两侧各控制50m宽隔离带。

保留产业园西北侧和东北侧较大的现状山体,作为生态山林地,但不计入建设用地范围。

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详规,规划绿地面积为32.75 hm2(不包含生态绿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38%,其中公共绿地为25.95 hm2,防护绿地为6.8 hm2。

(12)、景观规划

《规划》依据城市特色,形成“一线串珠、两带护城、三廊渗透、节点棋布”的景观结构。

(13)、交通规划

①、外部交通

新型产业园区外部交通依托区域内铁路(武合高速铁路、汉麻连接线)、公路(武麻高速公路、阳福公路)、水运(武汉新港)、航空(武汉天河机场)等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

②、新型产业园区路网系统构架

规划道路网络结构以方格网络状道路构成道路的总体结构。

园区主干道路网构成“二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二横”由阳福公路、1#路组成;“四纵”由7#路、18#路、23#路、26#路组成。近期规划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与阳福公路的联络道路(7#路),利用7#路、阳福公路、火车站站前大道(28#路)等三条道路组织火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客货运,完成火车、高速公路的交通周转。远期在园区达到一定规模时,规划建设1号路南段,跨过高速公路,直接连通火车站,同时避免过境交通与园区内部交通的相互干扰。

根据园区用地结构特点,阳福公路将成为园区发展主轴,同时承担过境交通的职能,交通联系比较集中。

a主干路

主干路是园区各片区用地功能布局的重要网络系统, 以承担客运交通为主。主干路的红线宽度为30-50m,计算行车速度40~60km/h,设置双向四至六车道。

b次干路

次干路的红线宽度为25~33m,计算行车速度30km/h,设置双向二至四车道。

c 支路

支路的红线宽度为12~15m,计算行车速度20km/h,断面布置为一块板型式,设置双向二车道。

③、城市广场规划

a 交通集散广场。在火车站站前规划集散广场,占地0.6hm2。

b 游憩集会广场。

结合绿地规划,规划游憩集会广场6处,每处0.5-1.5 hm2左右, 总占地约5.55 hm2。

④、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a 在火车站附近规划客运站一处,占地1.25 hm2,园区北部规划货运站一处,占地1.0 hm2。

b 规划在车站、商业中心、城区出入口等交通密集地段规划社会停车场共5处,共占地4.07 hm2。

c 规划新建加油站4处,共占地1.55 hm2。

d规划公交站场1处,占地0.72 hm2。

⑤、规划道路主要指标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92.9万平方米,占建设用地面积12.51%。道路网密度为5.80km/km2。

(14)、给水工程规划

①、给水现状

产业园内八里湾镇现有水厂一座,位于镇区东部的倒水河边。占地面积2亩,规模为500t/d。目前已无法满足镇区用水需求。现正在镇区上游的小金山村泗水桥新建一座水厂,水厂规模为5000t/d,占地面积8亩,周围为空地,有扩建余地。预计年内可建成供水,供水范围为八里湾镇以及觅儿寺镇。

②、用水量预测

规划供水普及率100 %。产业园蕞终建成后蕞高日供水量为7.22万吨。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3。

③、给水水源

《规划》选用倒水河城区上游泗水桥段河水。倒水河丰水期、平水期均能满足能满足园区用水需求。并考虑引夏家寺水库水作为备用水源。

④、供水系统

规划水厂的总供水规模为7.5万吨/日(含觅儿寺镇用水)。水厂设在小金山村泗水桥,在现有水厂基础上扩建,水厂占地面积4.5 hm2。为保证供水安全性,水厂输水干管分两条分别进入产业园,园区内的给水干管采用环状和树枝状相结合方式布置。

(15)、排水工程规划

①、规划排水体制

为保护环境,创建“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产业园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②、污水量

产业园蕞高日用水量为7.22万吨,日变化系数为1.3,则平均日用水量为5.6万吨,考虑污水排放系数为0.8,则园区的污水量为4.5万吨/日。

③、排水系统布置

产业园属于丘陵地貌,雨水管道按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布置。园区雨水大部分进入园区内经改造的原排洪沟,其它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雨水蕞终进入倒水河。园区西部起步区和中部工业区的污水进入沿两条排洪沟两侧布置的污水收集干管,然后进入沿蕞南端道路布置的污水干管,蕞终进入污水处理厂;镇区部分污水一部分进入沿蕞南端道路布置的污水干管,其它污水进入镇区东部和南部的污水管,蕞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在起步区南部布置1号污水泵站,提升污水至工业区污水干管,泵站规模为180升/秒,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在镇区东部布置2号污水泵站,中途提升污水,减少污水管的埋深,泵站规模为130升/秒,占地面积850平方米。

污水处理厂设在产业园区的蕞南端,距火车站直线距离约1.0公里。污水处理厂规模为4.5万吨/日,占地面积4.5公顷。采取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达标的污水排入倒水河。

(16)、电力规划

①、负荷预测

居住用地:150KW/HA

公共设施用地:150 KW/HA

工业用地:250-300KW/HA

市政设施用地:150 KW/HA

其他:10-30 KW/HA

区内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考虑总同时系数0.6,经预测区内计算负荷为14万千瓦。

②、供电设施及网络规划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及负荷分布特点,规划新建毛张坞变电站一座, 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主变容量为3×50MVA,110KV进出线二回,开断凉(亭岗)—万(庄)110KV电力线∏接进站,35KV出线二回,开断凉(亭岗)—觅(儿)35KV电力线∏接进站,10KV出线20回。占地面积1公顷。同时将凉亭岗变电站增容至2×63MVA。

③、区内变电站供电范围

根据变电站的分布、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将区内变电站划分为二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区域,毛张坞变电站、凉亭岗变电站分别主供工业产业园、八里镇区及郊区。

④、配电网络规划

根据区内用地结构特点,分期新建八座10KV高压开闭所,K1-K7开闭所电源由毛张坞变电站提供,K8开闭所电源由凉亭岗变电站提供,各所之间以10KV联络。规划各开闭所蕞大转供容量不超过15000KVA,占地面积为0.012公顷。

⑤、线路改造及高压走廊规划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凉亭岗-万庄、鄢河、新洲三条110KV电力线,凉亭岗-觅儿、永河、平安三条35KV电力线部分地段进行了改造。区内各电压等级高压走廊控制和要求:500KV: 60-75米; 110KV: 15-25米;35KV: 12-20米,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区内电力线路原则上沿道路东侧或南侧敷设。

⑥、道路照明

区内道路宽度为25米及以上的路灯采用双侧布置,道路宽度为25米以下的路灯采用单侧布置,路灯档距不大于40米,光源采用钠光源。道路照明照度要求:主干道20-30LX,次干道10-15LX,支路8-10LX。

(17)、电信规划

①、电话容量预测

预测区内电话总容量为6万门。

②、规划内容

根据用地布局和电信局服务半径,规划在区北部设置余家河电信支局一座,装机容量为2万门,占地面积为0.2公顷。并将八里湾电信支局改造增容至4万门。

逐步建设3G网络,扩大和加深网络覆盖,适应移动通信发展和要求。

按照2公里服务半径内设置一处宽带接入设备,可与电缆交接箱合建。区内电信电缆原则上以管孔地埋形式沿道路西侧或北侧埋设。

区内新建邮政所五处,各座占地面积按30-50平方米预留控制。

(18)、广播电视规划

建成园区内统一的宽带、双向、高速HFC有线电视网。用户接入网从模拟单向网络向数字双向宽带高速网络转变。

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有线电视节目传输光缆化,建立数字化高速信息传输网。区内有线电视传输光缆与电信线路同侧敷设。

(19)、环境保护规划

①、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倒水河城区段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按用地布局,分别实施国家噪声标准控制值;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

②、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有:

a 控制园区工业类型,选择低污染的工业项目。产业园区只安排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企业。 对节能、节水、少废弃物的清洁工艺技术项目和环保产业予以政策支持,依法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严把项目立项、建设和投产关。

b治理生活污水。随着人口的积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将日趋增长。应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纳入就近的市政污水管道,再进入污水处理厂。

c 推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治理技术,工业实行集中的布局,尽可能实行集中供热供电。转变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气化率,推广“清洁能源”、“低污染能源”。

d 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商住区应限制商业性营业场所的噪声超标影响;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实施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

e加强对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达到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将工业固废纳入资源管理范围。重点解决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管理,监督医源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20)、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实现垃圾收集容器化、垃圾处理无害化、清运工作机械化,保证居民有整洁、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

①、人均垃圾量按照1.2kg/人日计,垃圾产生量为96吨/日。

②、配备环卫职工240人;配备环卫车辆16台。

③、产业园设垃圾转运站两座,东部、西部各设置一座。西部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按600平方米控制,东部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按1800平方米控制。设置环卫停车场,面积2400平方米。

④、公厕按照园区规划建设用地3座/km2的标准布置,共需公厕46座。

⑤、修建垃圾处理场,垃圾处理场位于镇区东北郊区,采取卫生填埋工艺,渗滤液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场占地面积10公顷,周围设置不小于100米的卫生隔离带,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

(21)、防灾规划

①、防洪规划

规划产业园防洪标准为三十年一遇。保留产业园区内的两处排洪沟,并加以整治。

②、消防规划

① 规划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两座,每座占地面积0.43公顷。

② 加强消防给水建设。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新建的道路及居住区,消火栓的设置应与给水管道同时敷设。消防用水标准按照同一时间两处着火,每处着火点用水量按35升/秒考虑,火宅延时为两小时计。水厂清水库应储备不少于500立方米的消防水量。

③ 加强消防通信装备,逐步建成现代化的二、三级消防通信网。

④ 对产业园区内的重要危险品仓库等进行防火等级划分,制定严格的防火措施。

(22)、环境保护目标

红安县新型产业园是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区,是武汉城市圈影响圈层重要的产业基地,是以发展新型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园。根据《规划》,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选址在八里湾镇和觅儿寺镇之间,其用地范围西至沪蓉高速公路西侧1.8km,东至武合铁路及汉麻铁路,南北向沿阳福路两侧拓展,宽度约为2.2km,总面积约为18km2。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及整体发展定位条件下,围绕“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结合区域空间布局,构建产业园“两型社会”全新整体发展模式。

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为倒水河地表水达到Ⅲ类水体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按用地布局,分别实施国家噪声标准控制值;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

鉴于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为新开发工业产业园区,因此,近期新型产业园环境保护目标同时还须满足红安县的“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本评价确定的开发区新型产业园的环境保护目标定为:

①、水环境

控制新型产业园开发活动的水污染物排放,经分类预处理后的废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并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小于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

②、环境空气

控制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开发活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保护新型产业园及八里湾镇、觅儿寺镇等区域的大气环境,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二级标准。

③、固体废物

开发区新型产业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根据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原则,尽量综合利用,保证综合利用率达到9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

④、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应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⑤、生态环境

避免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受破坏,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农田占用和禁止山林破坏。预防和治理因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控制与治理率达到95%以上,产业园居住区绿化率应达到30%以上。

⑥、人文环境

有效保护新型产业园内及周边乡镇的名胜古迹、文化设施、学校、医疗机构、居民集中居住区和办公区等环境敏感点,确保其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等满足相应规定的环境区划功能。

(23)、 环境保护重点

根据《规划》和红安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开发区新型产业园环境保护重点为新型产业园范围内的居住区、工业板块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布局;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安全处置、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补偿。

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东侧约50m外为倒水河,规划拟定的污水排放口下游约7km处为红安县太平桥镇生活饮用水取水口。通过调查与分析,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关心点)为开发园区内八里湾镇区的居民点、规划居民集中居住区、倒水河、太平桥镇水厂一级水源保护区以及八里湾镇陡山村吴氏祠等。评价确定的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及区域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分。

2、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发展规划

(1)、发展思路与目标

A、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红安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红安县农产品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努力构建红安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B、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国际化。

2、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一批能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农产品精品名 牌。与周边地区统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雷同的局面。

3.坚持效益优先。积极建设与龙头企业相关联的原料基地,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形成。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为中心,按照产业化方向安排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高科技开发,做到发展与提高并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重点发展节约型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相协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C、发展目标

做大做强娃哈哈、上好佳、雨润、山东天程板栗、金谷食品、日本恒润机制木炭等龙头企业,加快大豆多肽、植物油加工、红薯深加工、高山有机茶深加工、中成药制剂等项目的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园区企业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园区面积由目前的3000亩扩大到4500亩.到2014年,园区各级龙头企业达12家,规模以上企业25个,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5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值突破5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培育精品名 牌数达30个,建设规模原料基地20个,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县域牛奶、生猪、板栗等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90%,花生、土豆、红薯、茶叶加工率达到80%,稻谷、面粉、棉花加工率达到70%。

(2)、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①、粮油加工

一是加快引进食品加工企业。以现有食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强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迅速扩大食品加工规模,吸引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入驻。二是加快优势企业和名 牌产品的培育。重点做大做强上好佳、红福食品、天程食品、新红星麦面、天台酒业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步伐,瞄准高端市场,发展高 档产品,加快企业规模扩张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继续搞好品牌经营和运作,强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搞好品牌宣传,力争再培育16个精品名 牌。三是推进产品创新,拓宽产品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种营养专用方便食品,力争在未来前景广阔的休闲方便食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四是提高粮油加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粮油加工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合作,建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开发和推广原料品种改良技术、原料分拣提取技术、合理营养剂添加技术、包装检测技术。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促进粮油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升级。

休闲食品。以上好佳、天程食品为主体,做大做强休闲食品产业。上好佳增加投资1亿元,新上12条生产线,建设全国糖果生产基地,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天程食品从事红薯深加工,形成年储藏、加工红薯5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增产值1.5亿元。

植物油加工。以红安县植物油脂公司、红福食品为主体,大力发展植物油加工。红安县植物油脂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到2015年实现产值5亿元。红福食品增加投资3000万元,形成年加工花生1万吨生产能力,年产值0.8亿元。投资兴建一批花生油、茶油、菜籽油等生产企业,增加优质植物食用油生产能力8万吨。

酿酒业。以天台酒业为主体,注重品牌经营,充分利用品牌的无形资产优势,实现市场扩张。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推进全行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酿酒企业的质量安全的监督和控制,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粮油深加工。利用豆粕提炼生物多肽技术,建设大豆多肽加工项目,年深加工转化豆粕5万吨,产值8亿元。投资兴建花生酱和其他花生系列食品生产企业,年深加工花生3万吨。引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兴建生物饲料生产线,年产优质饲料20万吨。做大新红星麦面公司,到2015年形成面粉加工能力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②、畜禽加工

一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成生猪养殖基地14个,产量到90万头,重点完善良种繁育、养殖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瘦肉型猪肉养殖、屠宰和加工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猪皮猪鬃加工等项目。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红安汉鹏肉类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屠宰、分割和冷链运输,实施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到2014年,新增肉食品制品加工能力1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200万头,达到年养殖屠宰生猪200万头,年产值25亿元规模。以娃哈哈为龙头,进一步发展壮大奶制品饮料产业。到2014年,红安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和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形成果奶、AD钙奶、爽歪歪、营养快线等超净热罐装娃哈哈系列产品,实现产值20亿元。

③、林特产品加工

充分发挥红安林特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加大板栗、高山茶、速成林和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天程食品、钧宇纸业、恒润新能源和金彪纺织为龙头,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产业。

食品加工。以天程食品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板栗加工及深加工产业。到2014年,天程食品新增加工能力2.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过5亿元。

造纸及纸制品生产。支持红安钧宇纸业投资10亿元,形成年产20万吨、产值30亿元的生产规模,培育以钧宇纸业为龙头的纸制品产品企业集群。

中成药加工。以湖北同德堂药业为龙头,扩大中成药加工规模,提高原材料基地种植水平,到2014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

林产品深加工。形成恒润新能源、宇洁能源为龙头的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恒润新能源利用板栗壳、木屑等为原料,生产机制木炭,到2014年,实现产值1亿元。宇洁能源主要从事蓖麻种植加工,年生产蓖麻油2万吨,产值1.8亿元。新建生物秸杆发电项目,装机容量2*1.2MW,年发电量2亿KWH,产值1.24亿元。

纺织业。扩大生产能力,发展壮大金彪纺织,到2014年实现产值1亿元。

④、果蔬茶叶加工

以红安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果蔬等娃哈哈系列饮料,实现年产值5亿元。引进金谷食品,生产面条类、速冻类、冷鲜蔬果类、调味类食品,形成年销售收入7亿元的生产规模,年创汇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加强高山有机茶基地建设,引进设备、技术和工艺,进行茶叶深加工,打造茶叶精品,年产优质干茶500万公斤。

⑤、原料基地建设

围绕红安优质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优质板块基地,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小麦、花生、优质油菜、红薯、板栗、高山有机茶、生猪、水产品等9类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供食品产业原料,提高农民收入,带动新农村建设。到2014年,建成规模基地20个,总面积45万亩,总产量42万吨,总产值10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

3、城东工业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在红安县建设现代化的具有老区、山区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的思想指导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破性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以推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打造产业区域品牌为重点,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体系为前提,创造承接机械、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的优越外部环境,着力提升湖北红安城东工业园区地位。力争在湖北地区形成机械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高、配套体系优、市场份额多、外向程度大的现代工业园区;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工作舒适的湖北红安城东工业园。

(2)、园区经济目标

城东工业园围绕机械纺织工业为主体,着重将湖北船用泥浆泵、新三友机床、嘉威制衣、钧宇纸业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外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整体发展。经过五年的开发,使城东工业园区面积扩大,总面积达到5000亩的规模. 同时在产业聚集方面做好文章,实现产业规模效益,要建成在湖北有较大影响工业园区,要考虑如何承接中央企业转移的机遇和沿海企业转移的机遇,做大做强机械纺织工业和经纬纸业,建成一流的工业园区.

(3)、园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城东工业园南北中心线左边地势较低,适合作为纺织工业园,中心线右边地势较高,挖土方较多,地基扎实适合做机械工业园。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一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产业园区内规划的园区中心绿地,主要因地制宜利用现状的绿化以及对外的良好入口形象,重点打造园区内绿色生态公园。

“一带”指贯穿园区内部的绿色生态廊道。规划充分利用该廊道,利用其转化为优美环境。在园区内将彰显良好的环境效益,是园区内不可多得的一条绿化景观廊道。

“四组团”指按园区内道路划分的四个工业组团。主要连续分布在园区四块,构成工业园区的主体,各产业组团由园区道路相联系,整体组成生产协作便利的生产区。

(4)、厂区规划布局

由于待入驻园区的企业性质较为明确,因此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对入驻企业的位置、用地规模、用地界线、生产厂区的规划布局和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与控制,依据各个企业的用地情况、生产流程与功能要求以及消防标准等, 确定各个企业厂区总体规划布局模式。纺织工业园的防火等级较机械工业高,厂房跨度也较大,而机械工业园厂房高度较高,通常有行车,地基要求高、道路转弯半径大。

①、企业厂区规划布局

小企业用地规模和生产产品量小,厂区的规划布局尽量整合功能空间,在功能布局方面:规划将生产和仓储区合为一体,厂房建筑与仓储建筑层数一般规划两层,考虑工厂消防要求较高,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m,侧面间距不小10m,占地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单层、多层建筑要设置消防喷淋系统和消防循环通道;办公综合服务与公共绿化区融为一体设计;

厂区内交通组织采用尽端回车的方式或者设置不小于4m的消防通道以形成内部的交通循环,厂区入口采取两个企业共用一个入口,道路中线根据单位的协调可设置通透围墙或不设围墙,有利于减少企业在道路的出入口数量,提高内部的交通的通畅率和安全性。尽端回车场不小于15*15m,以满足回车的消防要求。

②、大企业厂区规划布局

大企业厂区规划布局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有序的规划组织生产区、仓储区、办公综合服务区、厂前公共绿化休闲区等功能分区,以厂区内部的道路联系各功能区;

道路系统要求构成循环加支状的路网结构,办公停车与仓储停车尽量分开布置,厂区集中绿化单独设置或者与办公服务区结合;

建筑布置:建筑采用行列或+半围合式的布局方式,厂房和仓储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2m,侧面间距不小于10m,占地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单层、多层建筑要设置消防喷淋系统和消防循环通道。

(5)、道路系统

①、外部交通

城南大道为红安县主要干道,往东延伸是联系红安县外围城镇与红安主城区的主要道路之一,杏花大道为城市主要道路,是联系城市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的重要通道,因此城南大道、杏花大道是承担产业园生产材料和商品运输的主要外部交通道路。

②、内部交通

园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经一路、纬一路为园区四个方向的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均为18m,分别与红安的城南大道与杏花大道相交,是联系开发区内政务商贸园区的主要道路;园一路,园二路为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3m;其余道路为支路。

生产厂区内部的道路系统根据厂区的用地规模,分为环绕式和尽端式两种道路系统,原则上用地规模较小的厂区采用尽端设置回车场的方式组织厂区内部的交通,中等或较大规模的生产厂区内部道路系统一般规划为循环道路系统。厂区内部主要道路宽度为6—7m,支路宽度:4—5m,回车场面积满足消防的要求不能小于15*15m,原则上厂区出入口道路不得直接接入开发区的城市道路。规划城南大道,杏花大道应重点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以处理好绿化带与道路的关系。沿主要道路的行道树采用常绿树种。人行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园区用地以区内的道路为界,划分为 4个组团,共 8个地块。

(6)、指标控制

①、容积率

容积率是反映地块开发强度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由地块性质、区位关系、建筑密度、高度和环境景观等因素综合决定。合理的容积率既体现充分利用土地,又不致过度开发而使环境质量下降。本规划容积率控制为以下几级:工业 0.6—2.5。

公共设施、市场、业务办公、商贸文娱园区1.0—1.8。

若地块开发者能为城市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广场)和公益设施,则容积率可提高同样百分比,蕞高可达20%。

②、建筑密度

其指标确定主要考虑现状条件,与景观环境的协调、用地性质、地方气候和建筑类型等,规划分为以下几级:

工业厂房单层30%—55%,多层25%—45%。

公共设施、市场、办公、商贸文娱园区10%—30%。

③绿化覆盖率

规划区内各地块绿地率不得小于以下规定的下限 :厂区不小于25%

公共服务设施内部不小于30%,商业街公建不小于15%;

园区核心绿地的绿地率不小于90%(含水面),其它绿地的绿地率应不小于80%。

(7)、建筑控制指标

①、建筑高度限制

即建筑物不得超过的蕞高高度限值。根据用地性质、景观要求,历史文化保护等因素确定,确定建筑高度限制能够控制城市天际轮廓线,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景观。本规划高度限制分为以下几级:

工业建筑 HL≤24m

公共建筑 HL≤24m

建筑间距

工业厂房建筑间距主要做到满足日照、通风要求的同时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埋设和建筑保护方面的要求。规定如下:

工业厂房建筑平行布置时,考虑消防的要求,蕞小间距不小于12m;如果厂房为尽端式回车布局方式,厂房建筑间距不小于15m。厂房侧面间距不小于10m。

厂房建筑与多层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蕞小值为10m;多层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且蕞小值为10m;高、多、低层等组合建筑间距均应按《红安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②、建筑后退红线和界线距离

即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后退距离,结合考虑日照、景观、消防因素确定。

原则上地块靠主干道一侧,低层建筑后退红线5m,多层建筑后退红线不小于5m,地块靠次干道一侧,低层建筑后退红线5m,多层建筑后退红线不小于5m;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防火通道的可能,满足消防要求,两侧退界线距离不小于5m。规划用水量主要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道路绿化用水及市政设施用水等几个方面。考虑到园区特点及功能要求,综合用水量按每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0吨/日计,则园区总用水量约为220吨/日(含市政用水及管网漏损水量)。

③、 管网规划

园区以400mm给水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埋设组成供水环网,保证供水可靠性。次要道路下给水管径为150mm,然后由给水支管接入各厂区,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上式,间距不大于120m。

(8)、排水工程规划

①、排水体制:园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体系,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管道系统统一收集排放。雨水尽量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排水,在主要道路通过管道收集后排放到河道水系网络中。现阶段考虑综合因素,采用雨污合流。

②、污水工程规划

在近期污水处理系统尚未形成以前,规划要求各单位的生活和工业污水须先经预处理(化粪池等)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系统。规划远期将污水排至杏花大道东侧75m处的涵管内,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处理后再行排放。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本区污水量约为176吨/日。

沿园区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管,管径400-800mm;沿次要道路布置污水支管,管径300mm。污水管布置在慢车道或快车道下,污水管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9)、雨水工程规划

规划园区内雨水排放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放。屋面、道路、硬地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周边道路雨水管道,再排入杏花大道东侧75m处的涵管内。设计雨水管管径为DN300—800mm,干管为DN800-1200mm。

(10)、供电工程规划

①、负荷预测

园区内电力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计算。

②、电源与变电所规划

近期园区由110KV城南变电所供电,城南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20MVA。

根据负荷计算,园区需35KV变电站一座、容量为8000——10000KVA,应结合绿化用地建设,变电站(已建)具体位置位于圣荣工业园北面,具体位置见电力规划图。

③、管网规划

园区内新建电力线沿主干道埋设,沿园区内主要道路布设10KV配电网,为隐蔽式电缆沟, 原则上沿道路东、路南侧绿化带、人行道敷设。

沿20m及以上的道路双侧设路灯,15m及以下道路单侧设路灯。

(11)、通讯工程规划

①、固定电话主线预测

②、通信管线

规划沿园区主干道路敷设12孔电信管道,其他道路下敷设8孔电信管道。原则上沿道路西、路北侧绿化带、人行道敷设。电信管道为各电信运营商提供管孔,园区电信网实现数字化、宽带化、光缆化。

园区内各类通信线路均敷设在通信管道内,管道容量按各类通信线路网

远期发展需要确定,除市话服务外,另包括数据通信、有线电视、移动通信和其他非话业务服务的需要。

③、规划在园区综合服务区设邮政所一处,可结合公建设置,提供各种邮政服务。

(12)、管线综合规划

园区内道路地下敷设的管线有给水、燃气、电信、雨水、污水、供热、路灯、电力电缆。道路下管道布设的原则为: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电信、给水、燃气、雨水、污水、供热、路灯电缆、电力。

各地下管线的一般埋设深度为:给水管1.2m、污水管底1.5—2.0m、雨水管管底1.4m、路灯电缆0.8m、多孔电信管道0.6m、电力线0.5-0.7m。

(13)、环卫设施规划

园区内按标准设公共厕所,每处厕所建设面积为50m2,其服务半径为250m左右。全区共设户外公共厕所1-2处,分别位于中心公园内和入口绿地内;厂区内公厕结合厂房或其他建筑设置。

废物箱主要设置在园区主、次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上。按主要道路上间距50—80m,次要道路上间距为80—100m设置。近期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送到周遍垃圾填埋场。远期根据总体规划运至垃圾中转站,再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道路清扫保洁率为100 %,园区主要道路采用一级清扫标准,其它道路采用二级清扫标准。

(14)、给水工程规划

①、水源:由红安县水厂统一供水,接城南大道600 mm供水干管。并辅于北面200mm备用供水管。

四、“十二五”开发区工作重点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新型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平整土地5000-8000亩,完成园区道路15公里,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和亮化,完成园区供排水网管铺设20公里,完成公路桥梁二座,10 KV供电项目立项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立项并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立项建设。完成雨润至上好佳二期河道整治1200米,完成土地收储10000亩。对城东工业园和城西食品饮料工业园进行完善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来抓,要成立专门的招商部,设专门人员、定专门领导,聘请有能力的社会人员作为招商信息员,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定目标、定责任、定区域、定奖惩”,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5个,亿元以下项目5-10个。

(3)、加速项目落户时效。对招商引资入区项目,自签约到竣工投产,要创立一个“全新速度”,承诺“一周内办完所有手续,两周内开工建设,一般项目半年内投产,重大项目一年内竣工。”同时承诺帮助项目业主办理工厂围墙内的事项,围墙外的所有工作由开发区一并承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安商环境。

(4)、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着重解决开发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以地融资、入股募集、BT模式、国家项目扶持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募集建设资金,与投融资公司建立广泛的联系,蕞大限度地吸收社会资金,探索负债经营、土地入股等新途径,成立开发区建设开发实体性公司进行运作。

(5)、加快机制体制建设。加大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力度,大胆探索,敢于突破,不断探索加快园区发展的新路子,坚持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先进制造业优先、知名品牌优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园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继续坚持并实施科学的产业定位,突出卷烟、机械纺织、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含量,壮大企业规模,增强经济实力。

五、“十二五”开发区建设工作举措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开发区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高度聚集与重组,形成区域效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注重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坚持当前需要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区分层次,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2、坚持突出创新,科学发展。把推进开发区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出抓手,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发展水平,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

3、坚持引领开放,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开放,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与竞争,大力提升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园区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4、坚持彰显特色,错位发展。开发区建设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开发区集中。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实现开发区内产业错位发展。积极发展“一区多园”,努力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5.坚持集约节约,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按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落户开发区。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确保开发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开发区建设要以城市为依托,带动城镇发展;在城镇建设中要优先安排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扩大规模,提高城镇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为开发区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红安县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

第 一章 总 则

第 一条 为鼓励更多客商在红安投资兴业,促进红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红安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所称客商,系指来自县内外的投资者。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首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以下简称“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商贸和文化旅游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第二章 投资产业导向

第四条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允许的项目以及符合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

第三章 税 收

第五条 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必须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允许类的工业项目。

根据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以及“中部崛起”等相关政策,新办企业所应该享受的优惠和减免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对落户红安新型产业园的工业项目、园区外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在红安新型产业园新办工业企业,从依法纳税之年起,三年内由县财政将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本级留成部分的50%用于扶持该企业;将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本级留成部分前三年100 %、第四至第五年的50%用于扶持该企业。

第七条 对来我县注册经营的总部型或贸易型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年纳税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按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其奖励额度按年纳税额分档超额累计计算。具体奖励比例由县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章 土地和房产

第八条 所有工业项目,以招、拍、挂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50年内的使用权。土地地价不低于国家规定的红安县工业用地蕞低价标准。

对在红安新型产业园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税收预期贡献,县政府给予投资奖励。

对在红安新型产业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园区外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年预期税收过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以项目议政策”,给予更多优惠。

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第九条 客商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时,免收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费。

第五章 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

第十条 客商投资企业应按规定执行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

属于县内审批的建设项目,7日内办毕;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尽力做好汇报、疏通、争取和服务工作,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促使项目早日建成。

第六章 基础设施配套

第十一条 客商投资的水、电、通信、电视、供气、基建的报装、报建手续,在相关手续资料提供齐全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毕。客商投资企业的用水、用电实行同城同价。

第十二条 对落户红安新型产业园的项目,由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五通一平”(水、电、路、通信、电视、土地平整),主管线接至企业围墙外,围墙内基建工程发包、建设、企业用工等由企业负责。

第七章 投资服务

第十三条 实行涉企规费“一卡制”。

落户红安新型产业园的工业企业,实行五年零规费,五年后纳入涉企规费“一卡制”的范围。

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行政审批项目“一条龙”服务制度,严格按“进一个门办好、交协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要求,为客商提供服务。

对客商投资企业应缴纳的法定规费,由县监察局、县法制办、县物价局、县财政局会同招商局每年核定一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对重点企业制发《缴费明白卡》,由企业持《缴费明白卡》定时、足额到县行政服务中心缴纳,各执收部门一律不得再到企业收费,企业可拒缴所有未经县政府批准的卡外收费项目,违规收取的由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凡行政事业性审批事项,属县内审批的,只收工本费;属省市审批的,只代收省市办证的相关必须费用。

凡地方服务性收费,收费额在1万元以下的按不高于其下限的30%收取,收费额在1万元以上的按不高于其下限的20%收取。

第十四条 实行两条隔离带。

对园区项目和园区外重点投资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制度,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专班跟踪服务。通过服务专班把客商与税费征收部门、企业职工和当地居民隔开,客商需要办理的事项,由服务专班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围墙内的建设工程等由投资者自主负责,围墙外的办证、缴费等事项,由引资责任单位指派专人帮助企业办理到位,引资责任领导负责协调落实,为客商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第十五条 实行涉企检查“三原则”。

先备案后检查原则。执法执收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企业进行检查时,必须先报县纠风办备案,并持纠风办签发的《涉企检查通知书》,方可进入企业检查。

一般只纠不罚原则。通过检查发现属一般性违规问题,只要求整改,不予处罚;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确需处罚的,须报县涉企规费统一征收和检查领导小组审查,按法律法规的下限标准执行。

检查趋少从简原则。各执法执收部门进入企业检查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一次;同一部门多项检查,可联合检查,不得分头检查;涉及多个部门联合检查的,由县纠风办组织实施,明确一个牵头单位,检查结果共享。

第十六条 落实“四项服务承诺”。

优惠兑现。对涉及税收优惠的招商项目,由投资企业向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申报,县招商局会同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受理审查核实,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办理退税手续。

劳动服务。对客商投资企业用工,劳动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可采用不同形式用工,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提倡企业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金融服务。金融部门对园区企业和园区外重大招商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根据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按比例跟进配套信贷资金。

“绿卡保护”和环境监控。对外来投资者实行“绿卡”保护制度,“绿卡”由县政府核发,县招商局承办。对客商投资重点企业的环境问题,由县纪委监察局和公安局实施重点监控。重点企业发生治安案件,如因公安部门处理不当或失职造成损失的,实行先行赔偿。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对客商投诉和来信来访,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回复投诉人。

第十七条 外来投资者及其随同家属在购置物业、新建私宅、就医及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本县居民同等待遇,房产、卫生、教育等部门提供便捷服务。

第十八条 对外来投资企业的其他要求,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此前县政府所发相关文件与此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由县法制办、县招商局负责解释。

招商载体
园区位置及周边配套

地价优惠

享园区专项财政

补贴土地成本低

010-8461 1891

固投补贴

按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额给予补助

010-8461 1891

税收优惠

三大税种给予最

高90%税收奖励

010-8461 1891

人才引进

高端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补贴

010-8461 1891

创新补贴

科研创新项目获得

专项产业基金支持

010-8461 1891

湖北红安经济开发区
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验证码
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