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学习强国|湖北咸宁:让竹产业成为主产业
2021
09/16
15:46

地处北纬30度附近,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咸宁独特广袤的森林资源和特殊的生态优势,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楠竹主产区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咸宁市现有竹类12属150余种,面积186万亩,竹类资源约占全省的80%,全国“楠竹之乡”是咸宁特有的靓丽名片。

竹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底,咸宁全市竹产业产值63.3亿元,其中一产产值24.7亿元,二产产值29亿元,三产产值9.6亿元。

竹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竹循环经济产业园2000余亩,共有2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楠竹加工省级龙头企业3家,汇圆科技竹业、骧腾科技公司、绿圣源竹盐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竹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咸宁市现有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68家,小微竹加工企业400多家,竹类产品达60多个。随着玖龙集团竹浆纸项目落地,推进百亿竹产业集群建设再添强劲动力。

竹产业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咸宁市竹产业企业开发出生物质颗粒、竹盐、西餐竹托盘、竹刀(叉)、竹酒等新产品,目前在国内外市场都比较畅销。


学习强国|湖北咸宁:让竹产业成为主产业

百尺竿头待拔节

尽管咸宁市竹产业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但对比浙江等先进地区,发展严重不足仍是当前最大的实际。

近十年来,咸宁市把竹产业作为全市重大产业来抓,通过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竹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加强竹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竹产业市场主体,推进技术公关和应用等举措,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客观地说,当前制约咸宁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个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竹资源优势还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

一产有待提升。因栽培管理粗放,竹林丰产技术推广应用不够,交通、灌溉基础设施薄弱,抚育管理不够科学,竹林立竹度不高,质量参次不齐。采运成本高,竹工机械落后,采伐竹材。采挖竹笋全靠人力,加上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人力开支占比过高。

二产有待发力。因精深加工不足,咸宁市竹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低,设备落后,多数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支撑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竹产业园发展不够,高精尖企业进驻数量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三产有待完善。竹生态旅游名气不大,咸安区星星竹海景区,基础设施差,旅游项目单一,吸引游客能力不够;竹子的景观观赏、生态养生、文化艺术内涵等方面开发挖掘不够。

竹林深处有诗篇

发展竹产业,咸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只要紧紧抓住“规划引领、提质增效,政策指导”三个关键,竹产业完全可能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生态增量、旅游增点、文化增色的主产业。

要坚持规划引领。做到高标准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计划达到100亿元,到2035年计划达到200亿元,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竹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区。

要坚持提质增效。将竹产业作为建设我市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围绕竹加工、竹文化、竹康养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竹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等联合攻关。

要强化政策指导。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要求,在产业选择、培训员工、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等产业发展“八要素”各个环节出台优惠指导政策,在企业用工、用地、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完善服务机制,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的能力。

来源:学习强国、咸宁日报作者:朱哲编辑:宋晓宇

监制:陈小彬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